倪家营镇: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忙 循环农业促增收
时下正值玉米秸秆收获季节,倪家营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秸秆打捆机、黄贮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一行行玉米秸秆被迅速切割、粉碎、打捆,成为牛羊越冬的优质饲料。以往让人劳心费力的秸秆,如今变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香饽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倪家营镇下营村的玉米地里,大型机械轰鸣作业,一排排玉米被快速整齐切割,打捆机将粉碎后的秸秆迅速压实成整齐的方捆,这些秸秆捆将被运往附近的养殖合作社或大型养牛场,经过严格的压实、密封等标准化黄贮工艺处理,在厌氧环境下发酵,最终转化成为营养丰富、口感上佳、易于保存的黄贮饲料,为牲畜安全越冬度春储备充足的优质“口粮”。
“以前人工收割玉米秸秆,一家人起早贪黑忙活一亩地都得大半天,而且对于秸秆的处理也很犯愁,图个方便多半选择就地焚烧,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下营村村民王新明介绍道,“现在用这大机器,几分钟就完事,秸秆还直接变成了宝贝,省力又省时,村里的环境卫生也好多了。”
倪家营镇立足肉牛养殖优势,坚持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作为推动草畜产业提质增效、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玉米秸秆青贮综合利用,从源头上破解秸秆焚烧“顽疾”。通过推广“玉米秸秆—肉牛养殖—有机肥还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态势,实现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的转变。
“我镇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扶持力度,鼓励农户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青贮氨化窖,购置秸秆收割、揉丝、打捆、包膜等机械,引导农户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黄贮等,为小规模散养农户解决秸秆饲料问题。通过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形成秸秆回收、加工、再利用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循环经济链条’。至目前,全镇共收获黄贮玉米秸秆1.4万亩,共计2.13万吨。新建青贮窖3座2400立方米,累计建成青贮窖2518座22.3万立方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9.6万吨,为全镇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保障。”倪家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梁鑫说。
近年来,倪家营镇通过推动“粮改饲”发展模式,激发了群众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益,解决了畜牧养殖饲草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焚烧的现象,降低了污染,保护了农村生态,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张雅婷 程亚楠)
编辑:史雪婷
责编:魏红光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