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乐民社区:深耕精细治理 提升职能水平
近年来,沙河镇乐民社区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当作重点来抓,把为辖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辖区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编制民生档案,记录民情日记,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该社区有住户3015户、8146人,划分为14个网格。居民小区13个,平房区3个,如何与辖区居民拉近距离,加强沟通,将居民的心归到社区这个大集体?社区党组织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达成共识:党员群众要一心,干部就要成为群众贴心人,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改进工作方法,全心全意服务于居民群众。民生是大计,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患,该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着手编制“民生档案”,以“十心”服务与民,当好群众的“服务员”。社区成立起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组员,并按楼栋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出楼栋长和信息网格员,组成了民生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小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楼栋长、网格信息员等60余人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掌握了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教育情况”“健康情况”“参保情况”“帮扶情况”以及“对社区诉求”“对社区工作人员意见建议”等八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共建立3015户民生档案。一张表格一目了然随时反映居民群众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社区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社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付诸一片真情实意当好群众“服务员”。结合“五彩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精心部署开展“进万家、听民意、解民忧”走访活动,按照“六听六问”的要求,坚持做到“六必到”,以“流动办公桌”进小区为契机,在入户走访活动中开展调查研究和了解民情民意,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倾听民声、民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较好成效。
创新管理机制,组团式服务于居民。“看,现在小区周边的环境更美丽了,绿化带也不再是菜园地,小区内坑洼的路段也修复了,下水道也疏通了,所有的路灯都亮了……连违章搭建的棚也不见了。”居民陈大妈高兴地说,“是呀,有事找社区,他们第一时间就帮忙解决问题,这不,我们小区还成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相当于小区又有了“新保姆”,自己治理自己的 家园,真好!”祁大姐也开心地说。这一变化都得益于社区党建区域化管理,形成“一个党小组带领一班人员服务好一个网格”的新机制,群众心声因此得到及时反映,小区整治改造得以及时实施。兼职委员与社区结对,加之每栋楼的楼栋长和志愿者共同服务居民,是该社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干部沉下去,才能倾听到民意。一直以来,该社区党组织一直关心困难党员、居民的生活,把为民之事办到实处,总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送于他们的心坎上,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开展测评活动,工作满意不满意交由群众来评议。评价工作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知“屋漏”、明得失。该社区主动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请群众监督社区工作人员作风是否深入务实,检验政策举措是否具有实效,在群众考核中查找自身、检讨自身、寻求改进之道。同时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助于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为民办事“零距离”。“社区开展的‘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真好,办事情方便了很多。”“是呀,里面还有我们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能唱歌、跳舞、画画、走棋呢,大家伙在一起开心呐。”该社区下大力气强化了服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内抓机制,外树形象,在深化优质服务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内涵,坚持“扁平化、精细化”服务标准,牢固树立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真心、知心、全心、爱心、关心、尽心、耐心、虚心、热心、恒心的“十心”服务法服务与辖区的居民。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了“社区居委会+网格化管理员+社区志愿者”的工作体系,把管理细化在网格上、把服务送到网格上、把组织建在网格上,社区将所辖区域划分成14个网格,每幢楼推选楼栋长1-2名和若干名志愿者,提高管理质量;同时让百姓需求和诉求能直接反映到网格员,主动服务使居民诉办事渠道更畅通。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该社区工作人员进组入户走访工作将更加走向深入,听民意,解民忧,谋民生。现在有事找社区已成为居民的第一反应,社区也通过开展全方位的为民服务工作,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成为“民心工程”。(刘亮、褚慧荣)
编辑:史雪婷
审核:贾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