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文化阵地,夯实文化强县根基。在县城建设城市书房4个、阅读驿站10个,在乡村建成农家书屋78个、文化大院26个、村级文化广场82个、文化长廊64个,构建起城乡覆盖、普惠共享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图书馆、县文化馆成功迈入国家一级馆行列,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书香临泽大讲堂、丹霞书院、蓼泉书院等投入使用,全面落实免费开放服务项目60余项,实现文化空间“无障碍、零门槛、常相伴”。丰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供给水平。举办“高老庄里过大节”“元宵惊牛”、社火调演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40余场次,年均开展文化进万家、“河西宝卷”念唱、“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推出文艺作品“线上展”、数字“微书房”、博物馆“云观展”“客厅马拉松”等线上服务,群众数字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培育农民自乐班31个,成立广场舞队36支、文艺表演队16支,年均开展群众性文艺团体活动800场次以上,真正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常年不断档”。强化服务保障,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创新出台繁荣文艺创作激励扶持政策,举办首届“枣乡文艺奖”颁奖典礼,奖励个人、作品资金40余万元,激活本土人才文艺创作“一池春水”。探索“群众点单、社区选单、政府买单”工作机制,每年落实8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民间社团群众文艺队伍文艺服务,将戏台、舞台搭到城乡广场、部队军营,保障各类群体充分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每年招募基层文化工作者10-12名,年均开展化妆、舞蹈、道具制作、舞台艺术等培训班60余期,培训民间文艺骨干2500余人次,不断夯实文化人才根基。加强非遗传承,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出台《临泽县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编辑整理《临泽饮食文化》《临泽民间小调》《临泽传统农耕文化》等书籍资料,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培养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93人,临泽泥塑、面塑等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八仙马子”“打席筐”等2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确定县级“非遗”传承项目88个,建成非遗传习所7个,年均组织开展非遗“六进”“流动博物馆”进农村等宣传展示活动70多场次。(吴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