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临泽】羊台风韵
临泽北部的合黎山深处,矗立着一座孤傲的山——羊台山。它方正如砚台,静默如哲人,千百年来以沧桑的躯骨篆刻着边塞的传奇。传说在此交织:苏武持节牧羊的荒原,玄奘晾晒经卷的圣台,或是烽燧下金戈铁马的残响。历史与神话在此相融,凝成一座不朽的文化图腾。
羊台山并不高峻,却突兀得令人敬畏。泥岩山体泛着浅黄与赭红,如丹青泼墨,彩带蜿蜒。风霜蚀刻的沟壑间,黄沙漫卷,骆驼刺与紫花草倔强地扎根,以枯瘦的枝叶对抗荒芜。登山的路上,碎石滚落,脚步需紧踩前人的印记。半途歇息时,躺进松软的沙土中,天似穹庐,白云如绸缎倾泻,人与山在这一瞬达成默契——孤傲并非冷漠,而是对岁月无声的坚守。
山顶的烽燧早已斑驳,却如一位将军的残影,凝望山下曾经的马蹄与烟尘。闭目倾听,风声中似有画角争鸣;睁眼时,唯余苍鹰掠过山岚,划破亘古的寂静。羊台山的传说从未褪色:苏武十九载持节不屈,牧羊人世代与风沙博弈。山脚下的牧民茅屋旁,轱辘井吱呀转动,清泉汩汩流入铁皮渠中。一位老妪俯身汲水,皱纹里藏着沙砾磨砺的从容。她说,儿女在城里安家,孙辈考上大学,而自己仍守着百只骆驼与羊群,“山在,根就在”。
夕阳西斜时,羊台山披上霞光,五彩岩壁流转如霓裳。牧归的驼队缓步靠近围栏,昂首的姿态似在回应山的孤傲。它们踩踏荒滩的蹄印,叠印着汉使的节杖、唐僧的经卷。山下炊烟袅袅,晾经台的传说与霍去病的跑马泉一同沉睡在沙海里。自然以沧海桑田之力,将繁华化作荒莽,唯羊台山始终如一——它不语,却以嶙峋的脊梁托起临泽人的脊梁;它沉寂,却以斑斓的肌理铭记文明的韧性。
暮色中,山与人对视。辛弃疾词曰:“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羊台山终是慷慨的,它容得下传说与烽烟,也容得下牧人的炊火与游子的凝望。离山时,回首见其如砚台静卧,墨色未干,仿佛仍在书写:关于坚守,关于传承,关于一群人与一座山,在时光深处不卑不亢的对话。(蒋静)
标题书写:陈 涛
编 辑:刘 颖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张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