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5年6月6日
访谈嘉宾:张掖市生态环境局临泽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建科
访谈主题:使命职责在肩 守护碧水蓝天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张掖市生态环境局临泽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科同志就“使命职责在肩,守护碧水蓝天”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下面,请张局长向网民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张建科:大家好!很高兴和各位网民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位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三水统筹”,以巩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治水兴水升级战,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六坝桥国控断面和四坝桥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Ⅱ类标准。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要求,水质达标率100%。3处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均符合考核目标要求,黑河断面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靠前。一是全力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梨园河水质提升与水量保障再生水利用工程预计7月底完工,再生水利用率达70.21%。城区和集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立方米/天,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涉水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完成10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二是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聚焦划、立、治三项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从源头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持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建成的24座污水处理站全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省市排名靠前,典型经验在学习强国、每日甘肃、中国环境网刊载, “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模式和“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或拉运处理”模式被列入《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说明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三是持续加大水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始终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作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有效支撑,着力实施重大生态项目。“十四五”以来,共争取到位水污染防治资金1.12亿元,实施项目12项。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连续5年开展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与上下游县区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动全流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建设“清水绿岸、人水和谐”的美丽临泽。
主持人:张局长,请您谈谈当前我县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建科:我们始终以“分类施策、科技赋能、全民共治”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接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一是科技助力动态监管。针对建筑工地、砂石料场等重点区域,依托无人机巡查和走航监测车锁定扬尘隐患,确保全县在建工地全面落实“围挡、覆盖、喷淋”等“六个百分百”措施,裸露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分类攻坚靶向治理。持续加强涉气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管,督促全面落实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防治措施;建成4个黑烟车抓拍点位并投入试运行,每月联合开展柴油车路查路检,督促超标车辆限期维修复检;紧盯秋冬季群众焚烧秸秆易发频发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及时制止露天焚烧行为。三是全民共治强化监督。紧盯“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农村、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境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治氛围。通过系统施策,1月至5月,全县PM10每立方米49微克、同比下降30%,PM2.5每立方米24微克、同比下降20%,优良天数比例81.3%,同比提升6.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2,同比改善2.6%,连续五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主持人:张局长,当前生态环境部门在践行守护碧水蓝天初心使命的同时,又是如何兼顾企业绿色发展的?
张建科:我们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牢守护碧水蓝天的政治责任,在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推动向“金山银山”转化,创新“普法+执法+服务”双轮驱动机制,通过精准滴灌式服务破解企业治污难题,实现绿色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一是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聚焦县域绿色发展需求,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对轻微环境问题优先运用行政约谈、环保指导等柔性措施,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以转变监管模式护航企业绿色转型,豁免处罚1件,实现精准治污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共进。二是将服务帮扶企业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实施 “一企一策”环保精准体检、专家会诊式执法检查、驻企帮扶式指导等举措,着力破解企业环保难题,帮助解决企业环保问题20余个,助力企业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三是将普法服务深度融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聚焦涉水、涉气等重点监管领域,开展企业普法教育30余次,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解读相关典型案例,实现生态环境法治宣传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了全民共护碧水蓝天的法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