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9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0345万元,占年计划32010万元的94.8%,同比增收508万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28万元,占年计划17305万元的71.82%,同比增收1132万元,增长10.02%;非税收入完成17917万元,占年计划14705万元的121.84%,同比减收624万元,降低3.37%。
2.财政支出情况。1-9月,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12414万元,同比增支8378万元,增长4.1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8358万元,同比减支13728万元,下降7.54%;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4433万元,同比增支19498万元,增长130.5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3万元,同比减支1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完成9620万元,同比增支2620万元。
3.“三保”任务落实情况。1-9月,按照保障范围和标准测算的“三保”支出需求95517.67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安排62941.88万元、保运转支出安排3939.65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安排28636.14万元。至9月底,全县“三保”支出78403.6万元,执行进度82.08%,其中:保工资支出53962.98万元、保运转支出2628.25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21812.38万元,符合财政部考核规范序时进度要求。
4.预算绩效工作情况。委托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对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部门整体绩效、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政府债务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其中: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项目11项、部门整体支出点绩效评价单位6个。内涵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债务等7个领域。同时,对蓼泉镇人民政府、沙河镇人民政府、鸭暖镇人民政府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覆盖率达42.8%。
5.财会监督工作。依法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按照《2025年财会监督计划》阶段安排,围绕财会监督重点,对公示的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目前,已完成检查单位12个。进一步压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任务,结合省财政厅、市财政局抽查巡查出的问题,对各乡镇展开全覆盖检查,截止目前,已全部检查完毕,查处的问题,正在有序整改。
6.全县金融工作情况。1-9月,全县7家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88亿元,同比增加3.24亿元,增长2.58%;各项贷款余额108.19亿元,同比增加7.26亿元,增长7.2%,存贷比83.94%,较上月增加2.28个百分点;全县20家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收入48998.28万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寿险类保费收入38806.38万元,同比增长1.82%;财险类保费收入10191.9万元,同比增长8.96%。全县不良贷款余额14764.01万元,不良贷款率1.36%,比上月降低0.54个百分点。
7.评审工作情况。1-9月,共完成预结算评审项目89个,送审金额98912.62万元,审定金额94206.15万元,节约资金4706.47万元,审减率4.67%。
(二)财政重点工作及年度调度指标完成情况
1.资金争取。1-9月,全县共争取到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9.58亿元,剔除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3.79亿元,同比增加0.43亿元,增长2.25%。
2.科技支出。1-9月,实现科技支出2612万元,同比增支136万元,增长5.49%,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
3.教育支出。1-9月,按照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全县共实现教育支出31995万元,同比增支4969万元,增长18.39%。
4.衔接资金支出。共争取到位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2981万元(中央资金4385万元、省级资金8306万元、市级资金290万元),县本级安排1040万元,共计14021万元。止9月底,共支出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0615万元,占到位资金10421万元的75.71%。
5.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加强政府采购全流程、各环节日常监管,积极开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公开招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排查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至目前,共审核政府采购计划580笔,其中:限额以上政府采购项目94个,电子化交易占比100%,意向公开占比100%,政府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占比100%,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占全部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比例为98%。网上商城及框架协议采购464笔,交易金额544.5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前三季度,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立足财政工作实际,还存在增收难度大,收入质量低;库款调度紧张,支出压力较大;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弱项和短板。下一步,县财政将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自加压力,主动作为,紧盯财政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精准施策抓收入,全力夯实财政基础。强化目标导向,定期召开财政形势分析会研判收入态势,分解落实任务并压实征管责任,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股室一线抓”的工作格局,为全年收入目标完成提供保障。对标年度预算目标和序时进度加强收入动态监测,通过“旬跟踪、月分析、季攻坚”确保收入均衡入库、稳定在合理区间。推行税源管理精细化模式,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带领业务骨干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调研辅导,以“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全面掌握主体税源与潜在税源动态,同时加强零散税收稽查清缴,保障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有保有压优支出,着力提升保障效能。严格压减非必要支出,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坚决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把节省的资金优先投向发展急需领域与民生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强化民生政策财力支撑,确保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全力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集中财力支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财政资源配置与政策目标的紧密衔接。
三是全程监管防风险,竭力提高资金效益。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制度规定,同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政府性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坐支等违规行为。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实行线上动态监控和智能预警,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程可追溯、可查询、可监控。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倒逼各部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
四是前瞻预算破试点,聚力提升管理水平。以零基预算改革为核心,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实现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科学设定可量化、可衡量的绩效目标,强化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刚性挂钩,确保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精准高效。立足“十四五”收官成效研判财政运行态势,加强与发改、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全面深入谋划储备政策性资金和“十五五”规划项目,同步测算中长期财力需求,推动财政资源配置与规划目标紧密衔接。深化财政科学管理试点探索,统一绩效评价标准与监管尺度,实现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流程动态监控,推动试点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以科学管理提升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