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蓼泉镇,一幅活力满溢的乡村盛景跃入眼帘。街巷整洁有序,村容焕然一新,志愿者穿梭忙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蓼泉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发力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扮靓乡村颜值,培育时代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文明力量”。
聚焦环境优化,开启乡村美颜新征程
今年以来,蓼泉镇锚定目标,直击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合力,全面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通过扎实开展“四清”行动,深入推进绿化美化工程,乡村面貌实现“颜值”与“气质”双飞跃。同时,积极响应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在墩子村、蓼泉村、上庄村、双泉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站点,极大提高了群众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
漫步在蓼泉镇的乡间小道,平坦宽阔的硬化道路通到家家户户。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悠闲散步,或健身娱乐,欢声笑语不断。道路两旁,构思精巧、色彩鲜艳的墙绘生动展现着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清新空气、袅袅炊烟相互映衬,宛如一幅诗意田园风光图。“现在村里变化太大了,路好走了,环境干净漂亮,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每天早上起来,我都要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心里才舒坦。”蓼泉村村民晋怀齐谈及家乡变化,满是自豪与欣喜。
着力惠民利民,编织便民服务幸福网
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带来文明新风,还密切了干群关系。蓼泉镇充分发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平台作用,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积极投身服务群众实践。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制定志愿者“服务清单”,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实际需求,形成群众“需求清单”,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满意清单”。截至目前,已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次,各渠道已累计办理事项1600余件。
结合“结对帮扶·爱心临泽”行动,蓼泉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新添村村民杨阿姨的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镇党群服务中心干部主动对接,协助申请临时救助和低保,短短几天就落实帮扶措施,缓解燃眉之急。杨阿姨感慨道:“以前不知道政策,也没时间去办理,现在干部上门讲解,还帮我们办手续,真的太贴心了!”
此外,蓼泉镇扎实开展2025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按“应补尽补、不漏一人”原则建摸底台账。得到“雨露计划”帮扶的寨子村学子安霞激动地说:“我是山丹培黎职业学院大三学生,通过镇村干部宣传了解了各项教育帮扶政策,尤其是‘雨露计划’,解决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
全力培育新风,筑牢文明乡风硬根基
蓼泉镇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通过拓展文化阵地、壮大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为乡风文明建设筑牢文化根基。以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为阵地,借“三会一课”等契机,将理论宣讲带到田间地头,推动党的理论和政策走进群众。
为弘扬文明新风,蓼泉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抵制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鼓励村民做文明传播者。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常态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显著位置设置墙绘、宣传栏等,以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此外,蓼泉镇以“四议两公开”制度为抓手,定期公示村级财务、党务。上庄村村民贺成忠说:“以前的村务公开栏展板旧、内容看不懂,更新也不及时,老百姓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现在的公开栏内容一目了然,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大伙儿一看就清楚了。”
下一步,蓼泉镇将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环境治理上,探索长效机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惠民服务方面,精准对接多元需求,织密服务网络;乡风文明建设中,挖掘本土文化,凝聚精神动力。蓼泉镇将持续奋进,书写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迈向富裕、文明、美丽的新未来,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体百姓。(赵倩)